ayx全站appayx全站app专注于电气产品领域10余年
致力打造电气配套产品行业品牌

高频电泳电源_电泳整流电源厂家-ayx全站app

电泳电源服务热线:13964417937

ayx全站app

公司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ayx全站app:奋斗成就梦想 榜样绽放光辉


时间:2025-07-08 15:50:15

作者: ayx全站app

ayx爱游戏体育app: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千行百业的繁荣,千家万户的美好,都镌刻着劳动的印记。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本版聚焦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部分铁路职工,他们来自铁路建设、运输、服务等所有的领域,有的扎根施工一线,有的奋战在研发前沿;他们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以非凡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提供安全保障、攻克技术难关、提升服务品质,为铁路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全社会要学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广大铁路干部职员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踊跃投身推进铁路高水平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汇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的强大合力。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铁路12306科创中心副主任、电子所副总工程师

  这位12306背后的“最强大脑”,始终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1996年,单杏花参与中国铁路客票系统研发项目,2005年开始牵头主持5.0版本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她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千亿级访问量下的售票交易技术,将12306系统建设成为全世界交易量领先的超大实时票务系统。她带领团队对系统来进行6次大规模改造、上千次功能优化,先后推出移动支付、刷脸进站、互联网订餐等服务,推动12306从以售票为主向旅客出行全过程服务不断迈进。她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2024年12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从2018年3月哈佳铁路开通前期介入时,孙文就被委以重任。他带领职工持续奋战6个月,确保了线年来,他针对管内薄弱地段组织集中修68次,彻底整治薄弱地段。他总结出一系列有砟快速铁路大机捣固施工的作业流程和方法。2024年6月,佳木斯工务段成立“孙文劳模创新工作室”,进一步开展课题攻关。课题成果累计节省人工800余人次、节省工时6400多小时。他在2021年获得火车头奖章、202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曾带领的佳木斯工务段依兰线年被评为全国铁路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在韩笑宇看来,保证客车轮轴的安全就要盯住影响生产作业的“卡脖子”问题,将这一些难题各个击破,才能疏通安全的“堵点”。根据相关要求,轮对打砂中要对制动盘防松件进行防护,但实际生产中却没有合适的防护装置。从打砂的第一天开始,他就琢磨设计一个“合体”的防护罩,从胶皮到铁皮、从卡扣到吸铁石,经过不断实验、改进、再实验、再改进,终于设计出了严丝合缝且经久耐用的制动盘防护套,解决了制动盘抛丸损害防松片和防松螺母的问题。他牵头成立车间攻关小组,成功研制轴箱清洗过滤机、车轮车床车刀切削冷却降温器、轴箱清洗挡水装置等十几项小改小革成果。

  今年37岁的刘伟是大连站“馨驰半岛”晓云服务团队的骨干成员。从穿上铁路制服的那天起,她就把旅客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付诸具体行动。她精心梳理旅客普遍的问题,编制了客运业务、本地人文、生活常识、突发应急、常用外语5本“服务宝典”,成为旅客眼中“百问不厌、百问不倒”的出行向导。与旅客共情,是刘伟做好旅客服务的秘诀。她积极践行热心、贴心、暖心、诚心“四心”服务法,为旅客平安出行铺就坦途。她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文明优质诚信服务标兵、火车头奖章等荣誉。

  作为车站“春之约”爱心服务团队带头人,马丛带领团队为重点旅客提供贴心服务,帮助数以万计的旅客解决了出行难题。为创新服务模式,她牵头建立“爱心彩虹桥”工作群,联合公交、地铁、机场等交通运输企业,实现重点旅客无缝接驳。她与同事们实地踏勘,制作“春之约”VR实景出行小程序,通过142张全景照片和箭头导航,帮助旅客轻松找到目的地。近年来,她还在抖音平台开通账号“小马歌”,用短视频记录工作,并在评论区开通预约重点旅客服务功能。她曾获得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丰台机务段丰台运用车间“号”机车组司机长,高级技师

  王振强于2008年加入“号”机车组。17年来,他始终坚守“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践行“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的“号”精神,诠释着铁路人的担当与使命。作为一名党员班组长,他带领年轻人苦练技术业务,提高“开安全车、平稳车、放心车”的能力,将“号”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依托创新工作室,他围绕机车运用、列车操纵等方面,组织机车组成员积极开展技术改造、革新,研发71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15项、国家著作版权1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79万余元。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自2009年山西省开行动车组以来,周文刚始终坚守在动车组检修一线,是同事们口中的动车组“问题诊断专家”、动车组故障“全天候应急员”。面对生产难题,他带头组建工程师团队,开展技术革新,先后研发创新成果52项、现场小改小革成果156项,多次帮助厂家改进动车组设备问题,其中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作为“周文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带领团队主持编写教学课件130余个,总结提炼出9项作业法,动态完善79项科目化考评项目,实施“五个一”培训机制,培养出一大批技术尖兵。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曜宁始终扎根一线万余辆,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总结的经验撰写论文,进一步提升理论在车间一线的实用性。他以科学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出数字钢印框、斜楔磨耗板拆分器等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26项,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承担局集团公司科研项目8项,获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累计为车间节省工时费和材料费约140万元。他积极挖掘青年人的特长,牵头成立“曜宁科创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破解技术难题、改造工装器具,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面对动车组检修模式与新车型配属的考验,马耀锋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动车组检修标准和流程,推广12项岗位作业法,提出21件合理化建议,研制15件工具工装,15项成果被推广应用,26项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他牵头破解配件修旧难题,节省本金2200万元。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他充分的发挥工作室平台作用,打造集资源共享、技能培训、科学技术研发、技术攻关、创新管理于一体的多功能工作室,先后培养出一线多项。他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首席技师及“铁路工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宝鸡供电段检测车间6C分析工区接触网工,高级技师

  工作多年来,曹军明围绕现场解决难题,带领“秦北高坡·固网尖兵”党员突击团队奋战在一线。以他为组长的“曹军明接触网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攻关革新,深入一线钻研铁路供电设备最为复杂的秦岭高负载爬坡区间设备,解决自动过分相、越区供电等难题;研究完成直顶横移式起复油缸油管泄气阻专用工具、接触线项重大科研项目,累计节约检修成本900余万元。他还编撰22期业务辅导资料,完成接触网工应知应会等12种教材、6个题库的编写修订工作。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铁路工匠”等荣誉。

  作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刘波心系中国高铁这一“国之重器”,主动肩负起培养动车组技能人才的重任。职工技能实训基地是他“传道授业”的平台,他还开设“劳模讲堂”传授技艺,根据学员的不同水平、不同岗位需求,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他撰写发表的《CRH2型动车组VCB故障排查》《CRH系列动车组应急故障处理手册》《动车组应急处理指南》等实战技术手册,成为青岛动车段随车机械师的值乘“宝典”。他领衔的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铁路工匠”、全路首席技师以及“齐鲁大工匠”等荣誉。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机辆段“周恩来号”机车组党支部书记、司机长,特级技师

  冯剑坚是我国第一代动车组司机队伍中的一员,多年来一直苦练操纵技能,不断摸索不同载客量、不同线路坡度以及各种天气状况下的操纵方案。每当值乘新路线或者有新线开通时,他总是认真琢磨每条交路的细微差别,利用每次出乘反复加深记忆,最终对全段5908公里高铁交路、175个停站、356个关键点做到了如指掌,成为一名掌握9大类28种车型的全能型动车组司机。在动车组司机的岗位上,他以“个人安全驾驶动车组1.2万趟、相当于绕地球赤道87圈”的优异成绩,守护旅客温馨出行。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路技术能手等荣誉。

  邓海波是上海局集团公司首批值乘高铁的乘务工长。2008年,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来袭,部分重联动车组遭冰击打损坏,他提出后列动车组靠唯一受电弓取电、通过人工短接引入前列动车组的方案,解决了问题,为后续冰雪天气动车组应急处置建立了教科书式的样本。在动车组安全管理方面,他在南京动车段牵头打造了“1+1+X+Y”的标准化动车组运用所管理体系。未解决在动车组疑难故障处置过程中难以迅速分析研判的问题,他带领团队研发了动车组故障诊断系统,帮助应急指挥人员精准高效地进行突发情况处置。他曾获得全国铁路优秀员、上海市优秀员等荣誉。

  李德迎是福州电务段创新攻关的引领者。他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贴近铁路现场需求创新产品研制,组织技术改造和创新攻关50余项,获得12项国家专利成果,累计节支创效超1000万元,创新产品“铁路信号电缆分辨装置”在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展出。他不断探索培训新路径,培养优秀人才。他组织骨干人员搭建段级培训基地,完成86个异地班组练功点的建设。他还牵头实施独立顶岗实操考核、青工岗位技能达标考评、新职人员脱产集中培训等具体举措,有效提升了职工队伍的业务技能。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等荣誉。

  参加工作27年来,吴园梅以铿锵有力的步伐,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多年来,她带领团队搭建“客车Lonworks网络综合试验台”,有效解决了控制板上车试验工序繁琐、库内检修难以复现列车实际运作情况等问题,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由她带领或指导的团队研发的“AGV背负式多轴拧紧智能装配工作站”等7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完成创新成果21项,累计节支创效3000余万元。“吴园梅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路技术能手10人、火车头奖章获得者3人。

  担任机车乘务员8年来,潘辉从始至终坚持标准化作业,握紧闸把护航平安,把确保旅客乘坐平稳舒适的工作做到极致,安全值乘里程达152万公里。他积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培养出12名技术骨干,带领28名机车司机先后在全路、湖南省等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42项名次。潘辉充分的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带领团队开展多项技术创新,运用先进的技术保障高铁列车安全运作,总结提炼出“动车组司机固化操纵模式”,牵头组织研发的动车组辅助导引实训终端在全路推广使用。他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等荣誉。

  2024年11月16日,三乐旅游铁路开通运营,身为乘务班长的梁希影带领17名新入职乘务员,合力把首发列车打造成“明星列车”。当天,“最潮”动车组和“最美”列车员火爆全网。自2010年海南环岛高铁东段开通运营以来,梁希影值乘列车7000余趟次,相当于每天绕行海南岛1.3圈,服务旅客300余万人次,实现服务“零投诉”。她与同事们打造“环岛先锋号”服务品牌,让重点旅客出行更便利。梁希影曾获得海南省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她带领的班组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彭春林1990年参加工作,在无图纸、无资料、无技术上的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学习芯片、电气原理和自主仿真技术,打破外国精密仪器技术壁垒,带领团队成功实现局集团公司精密电子仪器和变配电所进口设备的国产化代换,累计节约支出达2430万元。他带领技术骨干研发出供电系统作业受力工具拉力试验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参展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他成立“彭春林创新工作室”,编写教学用书,培养的多名青工在技能竞赛中获奖。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五一劳动奖章、“最美铁道科技工作人员”等荣誉。

  雷玉刚善于思考,带领职工不断探索,总结出“九步道岔整治法”。他不断钻研业务、积极创新工法,成立工作室,整合线路、桥隧、探伤、轨道车、大型机械捣固机等5个专业重点工作,带领团队奋勇攀登,破解多项技术难题。2021年,成都局集团公司成立“雷玉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3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命名成立“雷玉刚铁路线路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多年来,他以授课集训、带队施工、导师带徒等形式,累计培训1300多人。他所在的工作室获得6项国家专利、局集团公司群众创新大赛5项优秀成果奖和2项卓越成果奖。

  游佳是四川省“游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24年来,游佳始终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执着于提升服务品质,带头创建客运“四心服务法”和“佳、快、巡、引、帮、约、传、防”八字工作法,首创立岗服务和走岗服务相结合的巡岗轮岗服务方式。她还带头创建遗失物品管理系统,将旅客找回失物平均时间缩短70%。她坚持组织“微学习”,通过“精准小专题”与“互动小讲堂”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客运服务技能培训。“游佳服务岗”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王昌利是成都局集团公司的首席技师,能熟练驾驶26种机型,拥有内、电、动三类机车驾照,是贵州高铁首趟首发动车值乘司机,参加了贵州境内12条高铁线路的联调联试,成为名副其实的“贵州高铁第一人”。他安全行车150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37圈半,总结出“指呼动”作业标准、分段式瞭望、高铁安全行车“三步曲”等重要行车经验,传帮带培训一线余人次,并指导处置非正常情况,保障旅客列车运行安全。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新时代·成铁榜样”等荣誉。

  参加工作30年来,胡军安全行车5105趟,累计行程195.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50圈,并在助力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在技术攻关方面,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DSN动车导航仪和3D全息驾驶导航系统。这些创新成果缩短了新职司机的培养周期,为中老铁路的高效运营提供了重要安全保障。他累计培养了580余名复合型动车组司机和技术能手。尤其是在老挝铁路人才培训中,他创新教育学生的方式,为老挝培养出首批能够独立值乘的火车司机。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中国铁路总公司优秀员、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云南首席技师等荣誉。

  33年来,田伟明扎根客车电气检修一线余个,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完成车辆客车专业相关培训授课130余场次,培养技术骨干300余人,带领团队实现节支降耗2800余万元,获得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等荣誉。“田伟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以来,他带领技术攻关团队将50多块故障板卡拆解重组,在显微镜下修复0.5毫米的电子元件。他们研发的进口板卡自主维修技术在兰州局集团公司推广试验,使动客车电气设备自主维修率提升至50%,降低了维修成本。

  扎根一线二十余载,黄涛累计检测钢轨超2万公里,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铁路人”等荣誉。他以“黄涛探伤工作室”为载体,构建起“工具革新—智能检测—数据分析”技术体系,钻研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研发新型手工检查锤,延长工具寿命;首创“边扫查边给水”的焊缝便携探伤小车,极大的提升作业效率;开发智能柜式操作系统,实现数据自动计算、存储和图形化指导。其主编的《钢轨探伤标准化作业指导丛书》推动行业作业标准革新,完成的便携式超声波探头测试仪、钢轨探伤数据分析图谱等20余项创新成果在局集团公司得到推广应用。

  2017年3月25日,乌鲁木齐至和田T9526/9527次“民族团结一家亲号”列车首发,米尔班·艾依提担任这趟列车的首发列车长。8年多来,作为班组党支部书记、列车长,她坚持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号”品牌列车创建为平台,精心开展一系列民族团结活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用心用情服务旅客。她曾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最美铁路人”、中国铁路优秀党支部书记十大标兵等荣誉。以她为原型创作的民族团结舞台剧《幸福的金火车》在北京二七剧场、新疆艺术剧院等地巡演30场。

  从事机车乘务工作18年来,斯朗旺扎始终把“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认真值好每一趟乘”的工作理念牢记于心,取得安全走行77.9万公里、安全行车3258趟的好成绩,成为“天路”上的一名“雪域先锋司机”。他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最美铁路人”、青海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他的成长经历生动展现了青藏铁路人扎根高原、拼搏奉献的昂扬精神风貌和不懈努力、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作为一名铁路职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勤勉务实,不负青春,让梦想不断在天路延伸。

  胡叙洪三十余年如一日奋战在中国铁路勘察设计一线,先后主持京沪高速铁路等50多个重点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组织编制《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时速300公里客运专线设计暂行规定》,为高铁规范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出版《高速铁路减振降噪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专著,带领骨干力量开展“高速铁路舒适度系统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带出拔尖人才50余名。他曾获得全国优秀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被评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百千万人才”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ayx全站app版权所有      ayx全站app鲁公网安备 鲁ICP备16034677号-2    鲁ICP备16034677号-2